中醫體質辨識系統依據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開發,結合現代醫療機構特點(*場所及人力成本因素),用于醫療機構引導民眾進行自助中醫體質辨識,并為對相關數據進行管理。
主要應用于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健康自測小屋等場所,社區居民通過應用該設備辨識體質,即可獲得體質辨識結果。
中醫體質辨識實踐意義
“億萬蒼生,九種體質,人各有質,體病相關;體質平和,健康之源,體質偏頗,**之因?!敝嗅t體質辨識為中醫體質與易發健康風險的宏觀對應開辟了新的標準化途徑,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中醫“**”的整體觀、“體病相關、體質可分、體質可調”的中醫體質學說理論和中醫調理方案,可以實現“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治未病目標。
中醫體質辨識同時還為中醫標準化探索提供了一個良好范例。中醫體質辨識操作簡單、方便理解、*為使用者所接受,有助于中醫藥理論體系走近現代人生活,有助于中醫藥理論體系走出**。
一、中醫體質辨識簡介:
九類體質辨別知識,是指人的先天稟賦(含遺傳)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依據不同體質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活動等的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目前認為中醫體質可分以下九類:
1、平和體質
2、氣虛體質
3、陽虛體質
4、陰虛體質
5、痰濕體質
6、濕熱體質
7、瘀血體質
8、血瘀傾向
9.、特稟體質
二、技術參數:
?。?)中醫體質辨識。按照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記錄表前33項問題,以問詢錄入的方式,采集居民健康信息,根據體質判定標準進行體質辨識,并將辨識結果告知服務對象。
?。?)中醫藥保健指導。根據不同體質從情志調攝、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進行相應的中醫藥保健指導。
三、產品功能
符合中醫藥學會頒發《中醫體質辨識判定》標準
1、標準研發出的一套智能體質辨識儀器
2、結合傳統中醫學與現代科技的新興產物
3、中醫體質*加科學化、**化、規范化
4、通過計算得出測試者的體質
5、判斷客戶體質報告
6、指導客戶調理的體質方案
4、我們是怎么分體質的?
地區**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經過近30年的研究,綜合了古今中外各家學說,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較終形成目前較成熟的“九分法”中醫體質分型學說,即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中醫基本體質類型,并對體質特征進行了詳細表述,建立了中醫體質文獻數據庫及標準化體質辨析量表,此研究成果獲得了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做為中醫“治未病”的一個有效工具得到了衛生部和地區中醫藥管理局的重視。
5、體質對健康有什么影響?
從健康到亞健康再到疾病,體質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各種體質偏頗是疾病發生失調的內在依據。不同體質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現、疾病易感性與發展上均有所不同。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機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由于臟腑組織有堅脆剛柔的不同,故不同體質的人對疾病的反應也不一樣,發病情況就有差別?,F代學者的研究也證實了體質對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
6、個性化體質辨識如何進行?
個性化的體質辨識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是借助中醫體質標準化量表進行初步的體質信息收集,其次通過對受檢者的舌象、脈象等的觀察進一步收集評判數據,然后經計算機將各種數據進行綜合的統計分析,得出初步體質辨識結果。較后我們還會視情況進一步的健康問卷調查,較終分辨出體質類型。
7、辨清體質后如何指導健康?
辨清體質后我們會根據體質類型及其它健康情況**出個性化的健康指導方案,從辨體者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的指導。此外還視需要提供健康咨詢及私人健康顧問等服務。
8、個性化體質保健方案都有什么內容?
*個性化的體質保健方案是一個融合中西精華的綜合的結果,主要包括西醫體檢結果分析和指導,中醫體質養生方案兩大部分。其中又以中醫體質養生方案為主。方案將從精神調養、環境調攝、運動處方、生活指導、飲食建議及藥膳調補、藥物養生等七大方面給出詳細的指導建議,其中包含有穴位按摩、藥膳食療、足浴養生等多種方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指導。其次我們在較后還附以中醫經典的適合每一個人的四季養生指導原則,讓您養成正確的順應四時的生活習慣。
較后還將根據疾病情況,**一套針對性強的慢性病康復保健指導方案。
9、與現代醫學體檢相比,中醫體質體檢有什么特點?
現代醫學的體檢注重指標,注重量化,注重實質的病變,而中醫體質體檢注重從人整體的把握,即便沒有明顯的指標異常,但從中醫“治未病”的理論出發,仍然能透過表面發現本質的問題,因而對于感覺身體不適,常規體檢查又查不出任何問題的亞健康人群尤其重要。
1、什么是中醫體質辨識體檢?
中醫體檢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克的原理,用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確定被檢者的中醫體質及當前機能狀態,針對不同體質給出中醫**的對策和日常調理的指導,包括飲食禁忌,食療建議、四季進補注意事宜、健康習慣培養等等。
2、為什么要進行中醫辨識體檢?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形:頭暈頭疼、兩眼干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軀體出現這些狀態后,到醫院又檢查不出異常指標,而此類情況正好屬于中醫體檢中的病理體質所能涵蓋的內容,中醫體檢對此能夠大顯身手,發揮優勢。
通過中醫體檢確定的體質類型,可根據各人的體質狀況,分別配制方便、有效的中藥及**相應食療、情志、起居等各方面的指導,逐步調理,達到養生益體的效果。
3、什么是中醫體質?
是指人的先天稟賦(含遺傳)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體現于人的形態、結構、功能、心性、倫理和適應環境(自然和社會)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兒、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階段,它是相對穩定的,但又具有動態可調性。
占今有大量的文獻有關中醫體質分型的記載,分類方法眾多。中醫對體質的分類起源于秦漢時期,《內經》奠定丁體質分類的基礎,主要有陰陽分類法、五行分類法、形態分類法和心理分類法等。歷代醫家對體質分類也進行了不斷地探索,目*致公認的是王琦的體質九分法。
所謂九分法即將人體的體質類型分為九種,中醫體質辨識儀即正常質、剛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瘀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
中醫對高血壓的病因是怎樣認識的
高血壓病是現代醫學的病名,在中醫學中并無高血壓,但可見于“頭痛”、“眩暈”、“肝風”、“肝陽上:亢”、“失眠”等證.j若高m壓病情進展,出現內臟器官害I見于“心悸”、“怔忡”、“胸痹”、“水腫”、“中風”等證中醫根據高血壓的病理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運川“審證求I天1”的方法來分析高I缸壓所反映出來的“汪候”.發現高血壓的病岡有以下幾方面。
(1)情志失調二L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其中以怒、憂對高血壓影響較大。
(2)飲食不節中醫理論關二飲食不節關系,主要包括以下=i個方面f內容*·:長期恣食肥.厚味.能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夫健,胃不主降,脾不t升,中軸樞機失利,致使膏粱厚昧之品,變成脂濁、痰濕濕濁日久化熱,熱灼津液成痰,痰濁阻塞經絡,使清陽彳:升,濁陰不降.氣機火常,清竅失養或痰熱Jl蒙清竅而誘發高血壓.*二:嗜食酒,.*i:過食咸鹽、鹽為咸汴而澀之品,苦人心,成走m入腎,長期食服成鹽,損害心、腎,殃及血脈,且苦易化燥。
中醫體質辨識儀體檢體質評估項目
中醫體檢不是通過量化的標準說明問題,而是根據傳統的中醫診斷學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對受檢者的神、色、形態進行觀察,加上舌質、舌苔等舌象檢查以及把脈,并詢問受檢者的一般情況。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一個中醫角度的綜合判斷。
中醫學認為:體質是可以調整的。
體質既稟成于先天,亦關系于后天。體質的穩定性由相似的遺傳背景形成,年齡、性別等因素也可使體質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然而,體質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中醫體質辨識儀由于受環境、精神、營養、鍛煉、疾病等內外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會使體質發生變化。體質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具有動態可變性。這種特征是體質可調的基礎。
由于體質是可調理的,因此,進行中醫體質的評估,是為下一步進行中醫健康管理提供依據與基礎。
中醫體質如何分型?
2009年由地區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編制完成并正式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是我國*部指導和規范中醫體質究及應用的文件,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據。
該標準應用了中醫體質學、遺傳學、流行病學、心理測量學、數理統計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經中醫體質、臨床、流行病學多次討論論證而建立,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21 948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
中醫體質辨識儀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
公共衛生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措施來預防疾病、 延*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 發展公共衛生服務已成為我國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中醫藥在歷史上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黃帝內經》“上工不治已病 ,治未病 ”的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的學術思想到人痘接種術的發明; 中醫體質辨識儀從 20 世紀 60 年代白虎湯加減**流腦、70 年代青蒿素的發明到2003 年中醫藥抗擊非典, 中醫藥在公共衛生實踐中的作用*加得到重視。2003 年 10 原地區中醫藥管理局局 長佘靖在北 京市中醫工 作議 上強調,要充分認識、大力加強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藥應急機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發揮中醫藥資源的優勢,加強和提高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重大疾病的水平。
公共衛生是一個西醫學詞匯, 其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職業病防治、接種、計劃生育、衛生檢疫、婦幼衛生、健康教育、愛 國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與公共衛生設施等。 中醫中藥要參與到公共衛生實踐中, 就**發揮其特有的中醫學術內涵,而不是簡單的醫療技術支持。像中醫學的“治未病”思想就是與公共衛生服務有關的、具有代表性的中醫學術內涵。
-/gbadbbh/-
http://www.i12580.net